罗宇杰 | Luo Yujie
入围建筑师 | Short Listed

罗宇杰 | Luo Yujie

罗宇杰工作室 | LUO Studio 罗宇杰工作室关注可持续的建造方式,主张以更少的材料,去创造更通用的空间。推崇以自然材料进行建造,运用木建筑(钢木装配式建造技术)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更富创造力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临时建筑如何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再利用)。除了常规的工作室运营项目外,更致力于改善落后地区儿童的活动、学习空间;关注对(城市和乡村)废弃空间场所、废弃材料的创新再利用;推进基于朴门永续理念下的生态农场(社区)组织和搭建;参与和开展可持续理念下的建造营活动。 LUO studio is committed to creating durable,

袁烽 | Philip F. Yuan
入围建筑师 | Short Listed

袁烽 | Philip F. Yuan

创盟国际 | Archi-Union Architects 袁烽多年来专注在后人文主义视野下的建筑实践,强调技术创新与建筑文化,以及建筑环境与伦理观的有机融合。同时,不断寻求从性能化与人机协作工艺等视角。探索当代建筑的建构意义。提出了建筑性能化建构理论、开发了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软件、硬件装备以及多项生产工艺。 袁烽肖像袁烽 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客座教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UVA)托马斯·杰斐逊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数字建造学术委员会理事;上海市数字建造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已出版中英文著作十余本,代表著作有《建筑机器人——技术、

李兴钢 | Li Xinggang
入围建筑师 | Short Listed

李兴钢 | Li Xinggang

李兴钢建筑工作室 | Atelier Li Xinggang 李兴钢肖像李兴钢 1969 年出生于中国唐山,1991 年和 2012 年分别获得天津大学学士和工学博士学 位,2003 年创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建筑工作室,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天津大学客座教授 / 博士生导师和清华大建筑学院设计导师。以“胜景几何”理念为核心,李兴钢的建筑研究与实践聚焦建筑对于自然和人密切交互关系的营造, 体现独特的文化厚度和美学感染力。主要建筑作品包括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天 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唐山“第三空间” 元上都遗址工作站、 大院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