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 | magazine

A collection of 2 posts

为一种新的文化而建造
杂志 | magazine

为一种新的文化而建造

在经历了近三十年急风骤雨式的建设热潮之后,一种新的格局正在当代中国逐步显现:或许两个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经济增速逐渐趋缓以及不断增长的文化的自觉——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和文化的关联日益成为一种如果说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当代中国的城市正在建造数以千计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类主题的文化中心。 与此同时,文化类建筑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佳作不断涌现的源泉。在设计这一类建筑时,建筑师更少受到诸如预算、工期、功能和形象的束缚而具有更多文化创新的自觉和可能性。这也反映在虽然一些建筑师事务所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会做一些短平快的商业性设计和大规模住宅设计来养更花费时间和精力,也更能出彩的公共文化类建筑。他们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同样他们放在出版物和展览中,更多的是文化类建筑。 艺仓美术馆在这期architecture china杂志选取的这些实践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对文化的漠视和设计、建造的漫不经心,更不是简单再现传统中国建筑元素或形象的手法,正如我们在过去三十年的建造实践中经常看到的那样,对于园林、斗拱形象的因借。一种基于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语言(虽然许多人甚至否定中国建筑文化曾经真正经历了现代化的历程)

建筑师的工作室
杂志 | magazine

建筑师的工作室

一间建筑师的工作室或许是一位建筑师的所有作品中最为独特的一件。因为这是在其自宅之外,第二件审视内心而为自己所设计的建筑: 我需要怎样的空间品质?如何使得空间能够与我的工作方式相协调,并且最大程度地激发灵感、孕育想法?当这一空间是设计灵感与想法的诞生之处,它又是如何被这些灵感与想法所塑造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建筑师的工作室或许如同一个黑匣子一般神秘。由此,2019年夏季刊的Architecture China将目光投向了14位中国建筑师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有的是对现有建筑的更新改造,有的是新建的“小”建筑;有的在空间和思想维度上皆有着实验性质,有的则在细节之中彰显建筑师的设计趣味。对于我们来说,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项目,也折射着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与工作状态。由此,在项目之外,本期期刊也包括了和这14位建筑师的关于他们的工作室和工作状态的访谈,以文字的形式来呈现潜藏于日常工作状态之中的设计哲学。 建筑师的办公室 许多年轻建筑师和建筑学生渴望到建筑大师的事务所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