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种新的文化而建造


在经历了近三十年急风骤雨式的建设热潮之后,一种新的格局正在当代中国逐步显现:或许两个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经济增速逐渐趋缓以及不断增长的文化的自觉——的双重影响下,建筑和文化的关联日益成为一种如果说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当代中国的城市正在建造数以千计的美术馆、博物馆和各类主题的文化中心。

与此同时,文化类建筑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佳作不断涌现的源泉。在设计这一类建筑时,建筑师更少受到诸如预算、工期、功能和形象的束缚而具有更多文化创新的自觉和可能性。这也反映在虽然一些建筑师事务所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会做一些短平快的商业性设计和大规模住宅设计来养更花费时间和精力,也更能出彩的公共文化类建筑。他们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同样他们放在出版物和展览中,更多的是文化类建筑。

艺仓美术馆

在这期architecture china杂志选取的这些实践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对文化的漠视和设计、建造的漫不经心,更不是简单再现传统中国建筑元素或形象的手法,正如我们在过去三十年的建造实践中经常看到的那样,对于园林、斗拱形象的因借。一种基于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语言(虽然许多人甚至否定中国建筑文化曾经真正经历了现代化的历程)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相嫁接的结果,是一种更具有当代意味的文化再现。

王澍新近在桐庐设计建造的 富春山馆,在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浙江山水之中,创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绵延起伏的美术馆(群)。王澍的作品中所尝试过的材质和语言,从色彩斑斓的旧砖瓦,到错落叠置的方盒子,从连绵弯折的屋顶曲面,到金属和木交织的吊顶和栏杆,整个建筑综合体的语言多样化和复杂程度,与其说是一次性设计建造的文化建筑,不如说更像是历经时光变迁不断叠加、修建的自然村落,而这个“村落”的群体组合正像富春山居图中复杂多变却又协调统一的山体。

富春山馆

江南的山丘既是被看的对象,也提供了观看的平台:它为城市提供了远眺的背景,同时如果你拾级而上,登顶山丘,又可俯瞰城市的风景。王澍的建筑也同样具有这种双重的作用。登上富春山馆舒缓起坡的屋面,穿行在微微漂浮在屋面之上的曲折步行廊道中,回望城市,富春江依然静静地流淌着作为前景,只是在这幅当代《富春山居图》中充当“远山”角色的,俨然已是跨越了元代到当下的都市人造景致。

David Leatherbarrow教授也通过对这个作品的深入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他眼中的中国当代文化类建筑的图景。

富春山馆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是在原有遗址中的建造,将平面展开的建筑沉入地面,平缓的建筑斜向嵌入地面,表现出一种挣扎抵抗的姿态,这在某种程度上恰是这段黑暗历史的映射。黑灰色的碎石、带有火烧痕迹的条木,指向建筑主体,与建筑一起完成无声的纪念和反思。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 的设计中,像素化的形式手法与太湖石这一文化意象融为一体。作为一种操作策略,它贯穿了整个方案的平面、剖面与立面设计。通过空间关系与视线渗透,太湖石的多孔的形态被以一种抽象语言摹拟出来。三个完整的规则体块,经过一系列的开口、切割、错动,逐步演化为了三块数码化的太湖石。如同太湖石的虚实相生、内外渗透,这些操作手段也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空间体验:或是层层跌落的绿植台地,或是安宁静谧的景观庭院,或是稍作休憩的户外平台,或是供视线远眺的窗口。

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

衡复微空间 只是一个袖珍的街头小画廊,然而建筑背后的是建筑师对整个项目的策划、协调和整个社区的参与,甚至建筑师会在建造完成后负责文化空间的活动策划和运营。这在当代中国的建筑项目中是不多见的,也呈现出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示范作用。建筑师的身份更多的从造园的工匠转变成了城市的修补匠。建筑空间最大程度向城市开放,甚至成为一个个城市装置或片段,散落在城市空间之中,以几乎消隐自身的方式提升着整个城市空间的品质。

衡复微空间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国家级博物馆。瓷都景德镇的御窑标示着中国数千年陶瓷文化的兴衰。建筑的造型和窑的传统形式产生呼应,一系列有机散落的拱状体构成了建筑的主要语言,来自当代对窑砖再利用的传统成为了陶砖面材选择的理由。室内空间的韵律感和微微变色的陶砖的色彩和质感共同营造了一个打动人心的空间载体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祝甸霍夫曼窑文化中心 是对在中国大量建造的霍夫曼窑这种建筑类型进行当代改造的示范性项目。建筑改造试图发掘该砖窑对于上海和江苏之间这个小村子的文化记忆和建筑类型双重价值。与此同时,新的结构似乎是搁置在老建筑的上方,创造了厚重与轻盈之间的对话。

祝甸霍夫曼窑文化中心

谢子龙影像馆 则是一个用抽象的现代主义语言和素混凝土材料塑造的一个纯粹的空间和光影的载体。建筑师试图将建筑作为心灵图景的一种物质再现。而同样由抽象形体错落堆叠而成的艺仓美术馆则呈现为一种功能模式的图解(diagram)。它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老厂房复杂的空间如何容纳当代艺术复杂多变的空间需求,同时它必须为上海黄埔江水岸创造一个当代语言的雕塑性形体,成为整个滨江的有机组成部分。

谢子龙影像馆
艺仓美术馆

湖北的恐龙蛋博物馆 是本期的建筑中唯一和自然史相关的博物馆,从而它从构思的最初阶段就将地质形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恐龙蛋发掘的位置几乎决定了建筑流线和空间的自然走向。出于造价考虑采用的竹模版混凝土创造了一种粗粝的纹理,和木栈道一起营造了一种匍匐在山体之上的建筑形态。与这个项目恰恰形成对应的是苏州的金砖博物馆,一座人工环境的再造园林。苏州所特有的园林文化和建造的传统成为建筑中着力呈现的文化要素。

湖北的恐龙蛋博物馆
金砖博物馆

近三十年以来,当代中国因为快速建造和对文化的割裂而受到诟病,今天透过这个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的系列,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基于中国自身文化意识觉醒和对环境、场所、材料可获得性的充分考量而产生的新的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