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中国建筑学会、慕尼黑博览集团和中联慕尼(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2019在上海揭幕,展期历时4天(11月5至8日)。自去年北京首秀之后,今年展会内容全面升级,呈现精彩纷呈的主题展览和引人入胜的沙龙论坛,更云集了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及行业专家与观展者现场交流互动,关注设计理念及建筑实践,致力于实现建筑材料创新、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作为此次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的三大特展之一,南京花园——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建筑专题展集中呈现了园博园的规划设计成果。展览现场人气爆棚,观众络绎不绝,这些正在建设的作品生动地向每一位到场的嘉宾和观众讲述着“南京花园”的美好图景。此次“南京花园”的惊艳亮相吸引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收获了各界领导、专家和大众的一致好评。

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是展示江苏园林园艺、传承园林技艺、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窗口平台,自1999年以来,已举办十届。201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由南京市建设江苏园博园,承办2021年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本届园博园以“锦绣江苏•生态慧谷”为办会主题,以“花园、公园、乐园、家园”四园一体为办会理念,以城市双修、园林园艺、绿色发展、智慧智能为办会特色,以两大发展板块、三大形象入口和四大功能分区为总体布局,着力打造四大名片。

江苏园博园项目于2018年7月正式启动,1年多的时间里基本完成6.9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征迁工作。总体规划和城市控规经崔愷院士、王建国院士等国内国际大家、大师、大腕、大咖共同把脉,于今年8月正式落地。目前,主展馆、十三个城市展园、未来花园等大体量工程,酒店、路网、市政管网等配套设施稳步推进,预计2020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2021年4月16日正式开园,届时,江苏园博园将成为展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靓丽名片。


南京花园主题论坛

11月7日下午,南京花园主题论坛于展区内成功召开,嘉宾云集,高朋满座。此次与展览同期举办的论坛围绕园博园的规划建设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讲解和讨论,令人对2021年即将绽放的“南京花园”充满了期待。

论坛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主持,出席的领导和演讲嘉宾有: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设计与建筑管理处副处长邢佳林、江苏园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猛、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柳亦春、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祝晓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立、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周凌、直造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水雁飞、亘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范蓓蕾。

6位建筑师分别为现场观众讲述了此次参与园博园建设的设计作品,并在随后的研讨环节进行了热切的讨论和交流。


南京花园建筑作品

1.主展馆

建筑师:崔愷 院士

主展馆的选址具有相当的独特性,以水泥厂遗址作为建设基地,以修复生态,织补城市功能,创造绿色美好的城市新型公共绿化空间为目标,尊重“生态”与“遗产”是我们在主展馆设计中秉持的重要价值观。主展馆设计理念:采用“轻介入”的设计策略,使破败的工业废墟重生为绿意盎然的现代园艺展馆,为南京市民提供一座富有体验性和生态性的公共建筑,成为“永远盛开的南京花园”。

2.汤山园博威斯汀酒店

建筑师:王建国 院士

汤山园博威斯汀酒店位于主展馆东侧,毗邻城市展园而建。设计依循中国自然山水意境营造的构思,综合考虑了与周边自然山体地貌和城市展园精品园林的景观视线协调和形象关系,以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场地地形,形成大堂开敞居中、公区集中布置、客房区院落成组的整体布局,强调公共区域与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观的视景互动。

3.地质科普馆

建筑师:柳亦春 /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江苏园博园地质科普展馆,由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柳亦春主持设计。作为园博园地质科普及其相关文化展示的特色区块,巧妙结合了区域内部游览火车的北门总站,补充加强了园博会北门区域的游客综合服务功能,这也是充分考虑项目后续利用的有效举措。设计充分结合了场地地质地貌及生态环境,使场地的自然历史、人文历史与当代文化相互联系并交织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提升了园博园北入口的整体文化形象。

4.展园东侧酒店

建筑师:袁烽 / 上海创盟国际

展园东侧酒店试图通过几何拓扑变化,寻找村落意向与山林湖水的和谐共生;连续性、随机性与自发性的形式空间通过场所空间的营造,重塑地方的灵魂。几何参数化、结构性能参数化以及机器人建造参数化技术的全面融合,编织了新技术空间物质化的过程。本酒店以五星标准进行空间品质设计,旨在将自然环境引入建筑,让生活重归山林,重构栖居与自然的二元平衡。

5.黄花岸客栈

建筑师:李立 / 若本建筑工作室

黄花岸客栈坐落于园博园三号入口西侧山麓的林地之中,北靠棒槌山黄花岸地质断面,南隔山谷与半山崖壁相望,是一座中小型的精品度假酒店。面对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条件,建筑师选择积极回应场地信息,在最大限度保留用地特色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其潜能:一方面,新建建筑的整体形态依山就势,顺应地形错落地植入单元体量,适当开放屋面为梧桐留出了空间;另一方面,旧有的地质学校宿舍也进行了改造,新旧元素得以互相成就。

6. 1号入口游客中心

建筑师:张雷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江苏园博园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园博园主入口西侧,面对主入口广场呈阶梯状布置。方案通过连续的台阶和休息平台,将入口广场垂直延伸至整个游客服务中心的屋面,方案重视场所的营造而非形式的象征性与标志性。形式即场所是新有机建筑的本质特征,建筑形态本身就是积极的开放性公共场所,使用者乐意亲近并能够充分体验。

7.  2、3号入口游客中心

建筑师:雒建利

2号入口三面环山,是园区一个天然形成的出入口。周围有着丰富的地质景观、乡村聚落和工业遗存,以及诸多人类改造自然的线性痕迹。设计主题为“大地的微笑”,顺应基本农田边界划出一道优美的“微笑曲线”,引导人流进入园区。沿曲线将地平面微微抬起,创造出入口的服务空间,同时顶面也形成游客远望雄伟山体的空中花园。设计以一种对环境最低干预的方式和更为轻松的态度与自然共处,为新时代的园博会留下一条和谐乐观的人类痕迹。

3号口位于园区东部丘陵起伏的山林之中,环境幽静深远。设计主题为“山水长墙”,沿原有道路设置一条石砌长墙,并保留了基地内所有的大树。长长的水平线标示出地形的微妙起伏,也界定了园区的内外关系。长墙以原生石料通过现代加工,砌筑出色彩斑斓的图案,形成一幅巨型的山水壁画。简洁明了的现代处理手法与丰富的自然山林景观相映成趣,暗示了南京山水城林的城郭意象,是中国传统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表达。

8.园博村

建筑师:葛明+董功+祝晓峰

园博村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由三位建筑师联袂完成。场地为郊野地,紧贴农田,相地后,取名畔园,有半田半园之意。与此同时,借园博盛会打造园博村,结合园艺与自然,通过公共空间的设置,形成有山、有水、有趣的格局;结合村落与居住,在秩序与乡野之间,提供示范性居住,形成有房、有院、有田的生活模式。空间以院落为原型,终成九十九间院,在统一的江南氛围中,保持了园博村的多样性。

9.半山酒店

建筑师:曹斌 / HKS

秉承“都市桃源”的理念,将建筑体量尽量分解,结合最佳的景观视野布置公区和客房区域。建筑如同从地面自然生长出来的村落,错落有致。基地南边紧邻大片花海梯田,客人通过蜿蜒道路到酒店落客区,然后通过柱廊形成的灰空间到达大堂,大堂直面中央水庭。全日餐厅悬挑于二层,如同漂浮的悬石,与周边山体呼应。

10.花语驿站

建筑师:水雁飞、苏亦奇 / 直造建筑事务所

南京园博会花语驿站紧邻北面入口广场,作为连接未来花园区域及地址科普馆的重要节点,承担广场附近服务中心的功能,如接待问询、餐饮、文创及多功能展览等。此项目包含对既有建筑的改造,以及一个小火车停靠站设计。出于时代感的考虑和场所的条件,我们期望把原建筑和场所年代感在历史痕迹中保留住。在场所策略上,我们清晰地呈现时代的时间感——保留过去的建筑同时也清楚地展现新建建筑。

11.花味驿站

建筑师:范蓓蕾、孔锐、薛喆 / 亘建筑事务所

此驿站是园艺植物主题展厅和咖啡厅,身处谷地,南北都是绵延的丘陵。我们一开始就把向外观望和内部的植物展示看的同等重要。访客都是从外部风景中走进来的,但是仍需要一种空间,屏蔽了烈日和嘈杂,人们在此可以卸下背包,安静的坐着,优哉游哉的喝点东西,聊聊天,从容的打量刚才经过的风景。

12. 花色驿站

建筑师:陶磊 / 陶磊建筑事务所

花色驿站位于一块微坡的场地上,设计通过八块适应不同功能的体量的围合,形成了共享的中心水庭和发散延伸向坡地的水平空间。作为园博园景观轴上的观览和服务节点,设计希望游人在此休息转换的过程中更轻松、自在地体验空间内外不断延续的景观界面。花色驿站旨在探讨建筑、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城市相比,花色驿站是自然里的建筑,甚至自身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更像自然环境中的石头,安静且永恒。

13.花香驿站

建筑师:周凌 / 南京大学

花香驿站位于南京园博园西南端主干道北侧,背靠北山脉,面对南山脉,场所特征明显。方案意境取自金陵八家龚贤画作“云壑松荫图”,基地岩石较多,故取名“岩壑松荫”。空间以江南传统四进三院民居形制进行扭转操作,造型利用坡屋顶变形,棱角分明的形体从山脚生长出来,如破土而出的岩石一般,体现场地附近“孝陵碑材”的明文化气质。

14.花园驿站征集

花园驿站·壹

建筑师:杨文俊、黄宇驾、熊雪君 / 原吉建筑

花园驿站·贰

建筑师:范蓓蕾、孔锐、薛喆 / 亘建筑事务所

花园驿站·叁

建筑师:戚山山 / STUDIO QI

花园驿站·肆

建筑师:刘可南、张旭 / 旭可建筑

花园驿站·伍

建筑师:李丹峰、周渐佳 / 冶是建筑

花园驿站·陆

建筑师:水雁飞、苏亦奇 / 直造建筑事务所

现场照片


此次发布的规划设计成果仅为阶段性展示,相关项目详情如最终呈现、作品名称仍在深化推进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