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两年,大家期待已久的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将于9月29日在杨浦滨江正式亮相。与此同时,杨浦滨江南段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杨浦大桥至杨树浦发电厂,以下简称2.7公里)将向广大市民开放。

2019空间艺术季以上海的城市更新发展阶段为背景, 探讨城市空间话题,2019空间艺术季立足“ 一江一河” 公共空间开发战略,聚焦“ 滨水空间为人类带来美好生活” 这一世界性话题,为期2 个月,将通过1个主展、13个实践案例展、13个联合展和100多场公众活动,结合“ 百万市民看上海” 等文旅融合策划,向全世界介绍上海近年来遍布全市的各类滨水空间贯通、品质提升的建设成就及未来愿景。

本届空间艺术季以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为主展场,原上海船厂旧址地区(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 作为主展馆片区,邀请到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和“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发起人与艺术总监北川富朗先生担任总策展人,以“相遇”为主题,分别从“空间艺术”和“规划建筑”两大版块展开。东京大学副教授、建筑师川添善行先生担任空间艺术版块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创建院长、博士生导师阮昕教授担任规划建筑版块策展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主任、教授、博导章明担任空间艺术季总建筑师。


展览介绍

杨浦滨江造船、纺织、公用等产业曾繁荣活跃,被誉为“近代工业的摇篮”是中国百年工业文明起源之地之一。今天,当这里迎来转型再发展之际,以过去与现在、中国与世界等“相遇”为主题,策划举办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本次空间艺术季活动,邀请来自海内外的艺术家、建筑师、规划师来到黄浦江边,来到承载着百年工业记忆的杨浦滨江,与市民一起创造一个可以沿江散步、度过欢乐时光的空间。

在空间艺术季期间策划展示的作品包括:在滨江岸线上极具象征性的历史遗迹――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船厂船坞和毛麻仓库,由中外艺术家刘建华、高桥启祐、彩虹合唱团、毕蓉蓉等创作装置、影像和音乐作品, 以综合性的艺术手法表达“ 船坞记忆” 和“ 水的相遇”;在毛麻仓库二层,管怀宾、杨牧石、胡为一 、程然、何翔宇、邱加等16位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捕捉并理解上海的过去和现今, 创作他们的当代艺术作品, 借上海16个行政区的数字, 构成“ 上海16景” ;在毛麻仓库三层和四层通过“ 三城记” 即上海的一江一河、威尼斯以及悉尼的滨水故事展现“水之魔力”,揭示水是如何改变人的生活及城市空间。

2019空间艺术季最大的亮点,是不仅将艺术活动植入工业遗产建筑,更是将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的公共空间作为主展场,由北川先生邀请艺术家选择合适的场所或建构筑物进行艺术创作。包括刘建华、沈烈毅、徐震、向阳、韩家英、浅井裕介、川添善行、高桥启祐、菲利斯•瓦里尼(Felice Varini)、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 Wilson)、埃斯特•斯托克(Esther Stocker)、大岩•奧斯卡尔(Oscar Oiwa)等数十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结合公共空间的场所特征,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并将永久保留于滨江岸线,成为见证当代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融合共生的城市文化景观。

除此之外,杨浦滨江南段2.7首次对公众开放,百年工业遗迹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2017年10月杨浦大桥以西的2.8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后,杨浦区在完成上海全市滨江贯通任务的基础上,再向杨浦大桥以东延伸2.7公里。2.7公里段进一步提升“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的“三带”融合,将呈现国际一流滨水空间,努力打造成“世界的会客厅”。7处,12栋,7万平方米历史建筑,数百件的工业遗存,电站辅机厂、新一棉、制皂厂、杨树浦煤气厂、杨树浦发电厂等百年工业遗迹将首次揭开神秘面纱。“百年工业博览带”已经初步展现,百年工业文明的交响,在此处奏响了华彩乐章。

同时,围绕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立足于文旅融合,在两个月期间,公众活动“SUSAS学院”版块以“滨水空间给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主题方向,将带来学术交流、市民宣传、儿童教育及综合活动等四大类140余项内容,打造特色活动,吸引不同群体,呈现人与人的相遇、水与岸的相遇、艺术与城市空间的相遇、历史与未来的相遇,让市民更好地融入空间艺术季,关注城市、热爱城市。


展品掠影

"户外公共艺术作品“

"空间艺术板块“

"户外艺术板块“